內蒙古自治區(qū)鄂托克前旗昂素鎮(zhèn)巴彥烏素嘎查,地處毛烏素沙地北緣,曾經是黃沙漫卷,如今是滿目青翠。 這里的每一棵樹都在訴說著當地樸實而動人的治沙造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烏力吉德力格。
烏力吉德力格是巴彥烏素嘎查的牧民,1977年6月入黨,曾經擔任嘎查黨支部書記4年。從他記事起,父母親每年春秋兩季都要種樹,也在他的心里種下了綠色的種子。母親說:“房前總要種棵樹,才像個家的樣子?!?/p>
20世紀70年代,烏力吉德力格家有8500畝牧場,其中有近7000畝是漫漫荒沙,能放牧的1500畝也在慢慢退化。面對惡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烏力吉德力格意識到,牧民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治沙造林,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否則,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都無從談起。
1972年,剛剛結婚的烏力吉德力格就帶著妻子和父母,開始了治沙造林、建設綠色家園的追夢之旅。漫漫荒沙之中,無法開車,運樹苗只能靠牲畜馱或者人工背。沒有錢雇人,就和鄰居商量著互相幫忙。每次種樹,累了就躺在沙梁上歇歇,餓了就啃幾口干糧,直到把背來的樹苗全部栽完,全家人才會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家??墒菬o數次,肆虐的黃沙把剛種下的樹苗掩埋、刮走。一棵棵樹苗、一袋袋草籽,還有全家人的汗水,一次次隨風而逝。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在黃沙里種下了沙柳、沙蒿、檸條、楊柴、花棒、柳樹、楊樹……后來烏力吉德力格的父母干不動了,他就帶著兒子接著干。經過多年的堅持,先后投入了100多萬元,6500畝牧場終于種上了樹和草,曾經的漫漫荒沙變成了青青草原。
身為中共黨員的烏力吉德力格,立志要讓嘎查變綠,要為嘎查致富不懈努力。他深刻地認識到,治沙造林是百年大計,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但是只靠自己一家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2004年,政府出臺了生態(tài)補償政策,烏力吉德力格立刻有了新想法,那就是借助這項政策,帶動更多人加入治沙造林的隊伍中。在鎮(zhèn)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烏力吉德力格把全嘎查有治沙造林意愿但苦于沒有技術支持的農牧民集中在一起,把自己的植綠經驗傳授給大家,還邀請林業(yè)專家專門開展技術培訓。在烏力吉德力格的帶動下,嘎查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植綠大行動。經過不懈努力,巴彥烏素嘎查重現綠水青山,植被覆蓋率達到了97%。
作為一名有著47年黨齡的老黨員,烏力吉德力格深受黨的教育,堅定地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家鄉(xiāng)發(fā)展的引路明燈。如今,嘎查的綠色發(fā)展基礎已經夯實。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全面實施,他建議嘎查“兩委”抓住機遇,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落實細化惠民政策,帶領農牧民走向致富路。
嘎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后,建立了志愿服務隊。烏力吉德力格第一時間加入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當昂素鎮(zhèn)提出實施百萬畝檸條種植行動時,他積極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其中,為沙漠變綠洲貢獻力量。
巴彥烏素嘎查黨支部副書記黃金鎖說:“正因為有了烏力吉德力格這樣的一批老黨員、老前輩一直關心和關注嘎查的發(fā)展,為嘎查各項事業(yè)建言獻策,引路開路,嘎查才會在全民富裕的好時代步入‘快車道’?!?/p>
春回大地,在草場上,烏力吉德力格拿著鐵鍬,專注地將一株松樹苗植入土坑。他動作沉穩(wěn)有力,每一次培土都非常認真。望著郁郁蔥蔥的草場,他感慨道:“年齡大了,今年可能是最后一年種樹了。種了一輩子的樹,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深的感情。以后,兒子和孫子接著種吧?!?/p>
來源 |《中國生態(tài)文明》雜志
編輯 | 劉陽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